再次读方志敏的名篇《清贫》,这篇写于狱中的千字文。文中讲述的故事催人泪下,文章最后那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成为共产党人的至理名言。
我细想方志敏写这篇文章的深意。方志敏在狱中,自知时日不多,随时都有殉难的可能。他有许多重要的话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向党述说,向战友述说。他在潮湿阴冷的监狱中,抓紧生命的每一天,躲过敌人的监视,夜以继日,挥毫疾书。所以在狱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用心血写成。《清贫》主要就写了发生在方志敏自己身上的一个故事,看似简单,但方志敏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千字文呢?我们应当怎样读懂方志敏的《清贫》呢?
方志敏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一样,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名篇。人们讲艰苦奋斗和清正廉洁的时候,通常都会讲到《清贫》,会引用文中那句关于“清贫”的名言。但在物质富裕的今天,不少人对“清贫”的理解有了疑惑:再提清贫是不是不合适了?革命的目的不是要过富裕的生活吗?就是共产党员以及领导干部也不能总是过清贫的日子吧?所以我觉得仅仅从字面来讲“清贫”还是远远不够的。方志敏所说的“清贫”不能单纯理解为过清苦的生活,而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我想起了习近平同志曾谈起自己学习《清贫》的感受。2010年秋季时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最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这段话站在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揭示了方志敏“清贫”的深刻意义。我感到这是对《清贫》最深刻的认识和解读。
方志敏文中说:“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方志敏为成语词库贡献的两个成语。我想,这“八个字”也许是理解《清贫》一文的一把金钥匙。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核心是一个“公”字。怎一个“公”字了得!用“矜持不苟”与“舍己为公”搭配,表明方志敏认为“为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公”面前必须十分庄重、慎重地对待。“公”是什么?《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字,照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即“共”的意思。“天下为公”,也即天下是全天下人共有的天下。“天下为公”一直是自古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追求。孙中山曾大书“天下为公”四个字。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以“天下为公”为己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方志敏讲的“公”就是国家和人民。他强调要牺牲个人私利,一心一意为公,认为这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方志敏在《清贫》中用三个具体事例将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了比较:方志敏虽然经手的公款很多,但一点一滴都是用于革命事业,自己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敌人逼被俘的方志敏拿钱出来,说“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钱”,方志敏回答:“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方志敏幽默地说:“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这里说的“国方”、“国军”和“富翁”,都指的是国民党的贪官们。方志敏是下笔如有神,几件小事就把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把共产党人的品格,把“清贫”的内涵,说得淋漓尽致,清清楚楚。为公还是为私?它是判别真假革命者、真假共产党员的试金石。是一个共产党员信仰、境界、品德、使命的体现。方志敏的“清贫”就体现了“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方志敏是完全自觉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他投身革命不图任何私利,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交给革命事业。正因为如此,他对革命道路上的艰难和风险,看得很明白,想得很清楚,做好了为革命吃苦、为革命赴死的充分准备。他说:“为党为苏维埃流血,这是我十分情愿的。”“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伟大信仰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崇高使命是克制私欲的良药!一个人真正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就能真正知道什么该爱,什么该恨?什么是穷,什么是富?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要做怎样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我突然想到了焦裕禄,他心中的“公”是兰考百姓的幸福,这是他最大的追求,为了这个“公”,他甘愿忍受艰苦环境和疾病痛苦,去改变兰考面貌。我又想起了张桂梅,她心中的“公”是大山里那群孩子们,为了他们能读书,她节衣缩食、舍命工作,帮助一大批孩子改变了命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脑子里跳出了很多如焦裕禄、张桂梅这样的人和事。我想,这就是方志敏歌颂的伟大高尚的“清贫”境界和精神!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最关键的是“舍己”。古代《论语》就有“克己复礼”之说,主张约束自己,控制私欲。而“舍己”则更进一步,要将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方志敏提出“舍己为公”,认为这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美德,也就是说是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的。为了“公”而舍己,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革命事业,必须对自己非常严格,不能有半点私心,甚至要为之而牺牲个人一切。方志敏有一段非常感人的话,他说:“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包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方志敏一口气用了五个“不稀罕”和“宁愿”、四个“不怕”,刻画出了共产党人“舍己”的高贵品质和坚强意志!方志敏的一生就是为革命“舍己”的一生,甘愿“清贫”的一生。当他被捕遭搜查时,国民党军万万没想到,像他这样重要的领导人,身上除了一支钢笔和一块旧表外,竟然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他唯一的财产是放在深山坞里准备夏天再穿的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公与私往往是冲突的,常常是一道选择题。方志敏在面对敌人利诱时,选择了“舍己”。为了理想生命都可以献出,富贵钱财、高官厚禄哪能让方志敏有丝毫动心?他的选择是“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方志敏用自己无私、清贫、奋斗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舍己”!没有无数“舍己”的共产党员,哪有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和繁荣富强!延安整风时,毛泽东为什么要大家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为什么要批准处功臣刘青山张子善极刑?就是要全党引以为戒,坚持和发扬舍己为公的优良传统,切莫居功自傲、放纵自己,走向腐败堕落。面对公与私,共产党员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焦裕禄选择了兰考人民,张桂梅选择了山里的孩子,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无私付出,甘守“清贫”。在方志敏、焦裕禄、张桂梅等等无数这样舍己为公的共产党员面前,那些私欲膨胀、骄奢淫逸、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人应该无地自容!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种情形,在共产党执政的今天绝不能出现。只要共产党始终保持方志敏舍己、清贫的品格,就能给老百姓带来永久的福祉。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最难的是“不苟”。中国自古以来推崇“不苟”,把不马虎、不随意、不草率视为君子的行为举止,强调君子要注意一言一行,严格约束自己。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注重“不苟”的词语和故事,如谨言慎行、一丝不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还有“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等等。后人也常用这些话告诫世人,要重视小事小节,从小事做起,否则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方志敏用“矜持”与“不苟”搭配,更强调了“不苟”的重要和如何“不苟”,主张要严谨慎重,不随心所欲。“不苟”必须“矜持”,也就是要自律。做到“不苟”是以能否自律为前提的。方志敏深知战争的残酷,也深知面对的巨大困难,为了革命的胜利,作为领导者必须严格自律,一丝不苟,当好表率。他说:“苏维埃的工作人员,为战争的领导者,自应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刻苦耐劳,为着战争。”方志敏把这种自律精神上升到阶级觉悟和对党的忠诚的高度来认识,他说:“他们忍受着目前暂时的艰苦,孜孜不倦地为着苏维埃工作。这正是他们深刻的阶级觉悟,与对阶级无限的忠诚的表现。”方志敏自己就是“矜持不苟”的表率,任何时候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他说,“首先我自己就做一个模范的遵守红军纪律的人。”方志敏长期担任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一度兼任苏维埃财政部部长,掌管大权,却从不乱花一分钱。方志敏的亲戚曾向他借钱,方志敏说自己是穷人的主席,管的“花边”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方志敏“不苟”到了严苛的程度。他虽为党的重要领导干部,但与普通工作人员一样,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他为了节约,作报告、开会、讲话不喝茶,只喝白开水。方志敏的“矜持不苟”告诉我们,“公”字是一把尺子,不管大事小事,要用“公”来衡量。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为“公”而言,都要“不苟”,不能越“矩”。有一种议论,现在当一个清廉的官不容易,围猎太厉害,办法很多,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其实并非要刻意去做,就看一个人有没有一定之规,非礼莫视。如此,围猎者纵有千条之计,我有一定之规,不该拿的一点不取,不该要的一点不贪,又岂能奈我何?景德镇一位商人送方志敏爱人一块布料,方志敏纵马追赶,原物奉还。战争年代正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感动了人民群众,得到了人民拥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常怀公心,做到“不苟”,甘愿“清贫”,定能防患于未然,面对金钱不动摇,面对诱惑不动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传统美德。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宁可为国舍身也要保持高洁的情操,这和方志敏《清贫》表达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矜持不苟,舍己为公,事关人的品格和操守。方志敏为此以此文嘱托所有共产党员保持清贫,做洁白、朴素的革命者,让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发出闪亮的光彩。也许这就是方志敏狱中书写《清贫》的深意吧!
洁白是最美的颜色,朴素是最雅的生活,清贫是至高的境界。让我们永葆“清贫”的高尚美德和伟大精神!
(作者系上饶市方志敏研究会会长熊良华)
编辑:苏清
审核:李杰
终审:汪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