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公布 2024 年高考成绩,如何填报志愿又成了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些机构借此瞄准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服务商机。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 9.5 亿元,而 2016 年仅为 1.3 亿元。然而,市面上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价格虚高、资质虚假、焦虑营销、服务敷衍等行业乱象。为此,建议进一步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不能让志愿填报成为“贩卖焦虑” 的生意,更不能成为个别机构的“圈钱游戏”,对违规机构和行为予以坚决打击,提供更优质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为高考学子圆梦保驾护航。
一、从国家层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志愿填报指导规范和信息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志愿填报和信息系统,让考生能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查询相关数据,了解真实的往年录取率、就业率和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指导各地学校深入实施“高考护航行动”,为考生提供免费优质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
各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结合实际,研发完善的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免费向考生开放,提供权威的往年录取数据、当年计划数据查询服务,以及基于个人需求设置的志愿备选、推荐等功能。
二、从技术层面,建立多个平行志愿和放低志愿调剂门槛。不断优化高考投档录取模式,力求提高录取的灵活性和公平性,让考生可同时填报多个平行志愿、兼顾多种选择,打消“优先选择院校还是专业““侧重兴趣还是就业前景”的焦虑。与此同时,当学校录取成功以后,探索实施放低志愿调剂门槛,当学生发现自身
兴趣不在录取专业时,可否让孩子多一次调剂机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填报一次志愿。目前,有些高校已开始探索大一开设通识教育不划分专业,让学生多方面发展学习不同专业课程,当经过一年的深思熟虑和充分了解以后,再进行双向选择为之继续深造专业,让学子专业选择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学生“志愿填报”的培训及指导。从进入到高中阶段开始,通过兴趣评测、问卷调查、一对一谈话、入家走访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认知,提升对高校、专业信息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分析信息,做好长远人生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对高中学子开展培训,各大学校要提前举办志愿填报相关讲座。打破在志愿填报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四、从监管层面,严厉打击不法机构通过制造焦虑谋取暴利的违法行为。在高考结束后,教育部门和学校向学生和家长召开警示教育课程和座谈会,揭露不法商家故意制造紧张氛围谋取私利违法行为。对志愿填报指导机构和第三方中介开展典型案例警示,对于类似“张雪峰式的贩卖焦虑课程”进行严格规范,联合市
场监管、发改委等部门加强协同监管,针对违规广告、夸大宣传、误导过度消费等进行联合惩戒,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办公室/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苏清
审核:李杰
终审:汪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