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法治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法治动态

多措并举提升九江法治化营商环境成色

时间:2023-08-08 作者:法治观察网 浏览量:

法治化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

  近年来,九江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立足审判职能,定向精准发力,聚焦制约各类市场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痛点、难点,全面梳理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司法服务,落细落实能动司法,大力培育“柔性司法、法润九江”工作品牌,着力提升企业对司法服务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以“柔”为先,在服务大局上再提升

  一是完善配套落实制度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结合全市法院工作实际,研究出台了《关于强攻“一号改革工程”升级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关于“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做优做实做细‘四最’法院”的实施方案》等指导落实性文件。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2022年完成33项改革任务,2023年又推进12项改革,相继推出网上交退诉讼费、涉企纠纷多元调解、取消申请执行裁判文书生效证明材料、执行案款快速发放等一系列便民惠企举措。


  二是强化司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协同意识,牢固树立“人人是营商环境、案案是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召开推进双“一号工程”新闻发布会,多维度多方位宣传推广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集中推介九江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系列改革举措,群众满意度全省排名从去年上半年的第七位提升到第四位。濂溪区法院审结的九江大洪钢铁有限公司经理刘某职务侵占案入选最高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设立在市法院的商事调解中心1件调解案例入选全国工商联“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全市共计8篇案例入选江西法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例百案选》。


二、以“柔”润心,在诉讼服务上再优化

  一是深入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全市两级法院共引入特邀调解组织193家,特邀调解员585名。依托辖区现有的多元调解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积极推进“法院+行业协会”调解,联合市工商联成立九江市商事调解中心,吸纳工商联各直属商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涉企纠纷诉前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共新收诉前调解案件22526件,调解成功15831件。浔阳区法院在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设立法院工作室和巡回法庭,联合其他行政机关调解力量,“一站式”化解各类民商事纠纷,自2022年以来,共计受理诉前涉企纠纷1706件,成功调解403件。


  二是拓宽立案服务渠道。优化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诉讼服务功能,推动立案服务全流程再造,全市两级法院均实现诉讼服务“马上就办、就近能办、网上通办、异地可办”。自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全市两级法院共计网上立案15311件。针对部分涉企案件非关键诉讼材料暂时短缺和诉讼费筹措时间较长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容缺受理”“先立案后缴费”立案模式,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一站式通办各类涉企诉讼服务,今年以来,市法院共计为83件案件办理了“容缺立案”。


  三是大力推广电子送达。积极推广适用电子送达,降低送达成本,提高送达效率,足不出户即可签收法律文书,从源头治理减少不诚信诉讼行为,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诉讼权利。今年1—7月份,全市法院共计发送电子送达次数29114次,送达成功率达91.24%。

  四是加强涉诉司法鉴定时间和成本管控。针对涉诉司法鉴定耗时长、成本高问题,探索采用“竞争+摇号”方式确定司法鉴定机构,为一起标的超2.5亿元的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压缩鉴定时间40天,节省鉴定费用60余万元,实现了涉诉鉴定时间和费用的“双降双减”,《江西营商》和《新法治报》相继报道。


三、以“柔”济刚,在专业审判上再提质

  一是深化金融审判改革。系统归口管理全市法院金融类案件,在金融类企业相对集中的浔阳区和濂溪区设立专业金融法庭,依法规范融资借贷行为,助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浔阳法院率先在全省设立金融执行法庭,专辖金融机构申请人执行案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共计审结金融案件14222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2.48;办理金融执行案件15603件,案件平均办理天数为44天。



  二是深化破产审判改革。深入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出台破产案件简易快速审理、破产财产网络拍卖与询价、预重整工作等制度。牵头组织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全省首个破产事务集约办理中心,共计线上线下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律咨询、申请和办事指导122次,节约工时700余小时,节约破产经费30余万元,进一步强化破产管理人履职保障机制和能力,提升破产企业资产处置效率。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225件,审结196件,共处置债权32.55亿元,处置房屋44.75万平方米,处置土地1833.22亩,安置职工10231人。其中,市中院审结的旭阳雷迪公司破产重整案和武宁法院审结的宏远喀斯特公司破产清算案入选《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三是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相对集中管辖。在濂溪区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集中管辖九江市辖区内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022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487件,已结1441件。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举办2023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成立知识产权案件巡回法庭、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探索推行“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新模式。为加强“庐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司法保护,先后在市茶叶协会设立“地理标志司法保护联系点”,在九江茶市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管理局共同推进九江茶企地理标识知识产权保护。



四、以“柔”化纷,在纾困解忧上再发力

  一是人性化适用执行举措。依法慎用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严禁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对暂时面临困难、具有发展前景的涉诉企业,采取“活冻活封”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组织开展“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日”活动,2023年1—7月份,全市两级法院共计集中发放执行案款31次,发放金额1.27亿元。探索司法助企信用修复机制,出台《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实施办法(试行)》,采用正向激励方式,引导和鼓励被执行企业诚信履行法定义务,今年以来,共计向27家市场主体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努力帮助诚实而不幸的企业轻装上阵重返市场。


  二是深化院企互动。不断加强与全市工商联系统的沟通联系,积极支持市非公经济维权中心开展涉企纠纷诉前化解。坚持每年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代表走进法院,认真倾听企业诉求,诚恳征询企业意见建议。在信访、院长信箱等联系沟通渠道基础上,建立企业家约见院、庭长“直通车”制度,九江港浔实业有限公司、九江联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均通过该途径约见了市法院院长。积极开展企业帮扶工作,相继走访了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九江上峰水泥有限公司、江西省大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增强发展信心。


  三是精准送法入企。强化用户思维,积极将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全市法院的“履职清单”,积极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等普法活动,相继组织法官走进市建筑业协会、邮政集团九江分公司、招商银行九江分行等企业开展普法活动,帮助企业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德安县法院设立园区巡回法庭,把司法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为企业提供立审执 “一站式”司法服务指南,实现涉企纠纷一窗通办。针对辖区在线教育、快递业、家政业等新业态较多实际,浔阳法院联合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成立全市首家“浔工和”新业态劳动争议诉调中心,搭建企业和新业态劳动者专业解纷平台。


  下一步,九江法院将围绕各类市场主体的司法需求,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能动司法,做强柔性司法,主动靠前服务,抓实抓紧公正与效率,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真正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最优的发展变量。



来源:九江中院

编辑:苏清

审核:汪国强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