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是食用植物油名副其实的消费大国,筑牢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安全防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综合施策、齐抓共管,夯实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这道“铜墙铁壁”,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国家顶层制度设计上,将《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推动对运输容器的清洁标准由原来“推荐性”标准向“强制性”标准过渡,填补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监管“真空”。同时,加快地方相关监管法规、政策性文件的制定进程,从源头上筑牢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安全防线。严格落实食用植物油运输专车专用,推动整个行业全面提升治理水平,构建起食用植物油运输行业监管长效机制。
二、加大监管执法,确保运输过程安全可控。强化对运输流通各个环节监管力度,利用 GPS 追踪系统、温度监测传感器等高科技技术,对所有油罐车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油罐车的状态和周围环境,确保运输过程油品质量安全可控。针对灌装运输车辆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油品的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是否存在混装的情况,筑牢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安全防线。积极探索“黑名单”制度,引入信用惩戒机制,全面净化行业发展生态。坚持对违规运输行为零容忍,对于违反规定进行混装油品的行为,按照法律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压实各方责任,有效保障食用油质量安全。食用油生产厂家作为出货方,必须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做到来车必检,所有运输企业车辆都要在该企业提前报备、提交相关车辆资料,做到运输食用油车辆专车专运,一旦发现车辆存在卫生不达标、设备故障等问题,立即采取一票否决制,禁止该车辆继续运输食用油。收货企业切实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实施查证件、查油品、查外观“一车三查”制度,提高收货环节
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发现有浑浊或者异味的,必须按照流程进行化验,经化验合格才能入库,坚决不给运输企业可乘之机。总而言之,无论是卖油的厂家还是买油的公司,都应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运输环节的管控,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底线。
四、建立实名制度,推行全流程信息化监督模式。无论是生产方、运输方或是购买方,都要将车辆入库和出库信息录入到监管平台,打通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管漏洞。政府部门开展平台化管理,派专人对于食用油监管平台进行全流程监管,一旦发现可疑信息及时跟进处理。建立监管追责机制,根据信息平台的实名制管理,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追本溯源,找到问题症结和相关责任人,让“一粒老鼠屎”无缝可钻,更要通过快速反应机制,保障群众食品安全。(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办公室/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区委统战部供稿)
编辑:苏清
审核:李杰
终审:汪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