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调解工作的改革方向。2023年以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家发镇以创建“枫桥式”基层治理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夯实镇村综治中心平台,投资30余万元对原镇综治中心进行改建,新增服务面积80余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实现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及专业性调委会等社会力量常驻,社保、民政、建设等部门及心理健康咨询专业机构轮值,让群众通过“一站式”服务解决诉求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土实践,以家为圆心,让家里人调家里事,做好“家”文章,在家长里短间寻找平衡支点,在琐碎小事里践行公平正义,由此推动“法理”和“人情”的和谐统一,将纠纷化解在“家”中。
发展枫桥经验,做实“四前”
制度保障走在工作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三不”信息排查处置工作的通知》,健全信访联席会议机制,调整充实镇和11个村(居)调委会并落实镇专职调解员,加强派出所警民联调组织的指导,落实镇级矛盾纠纷调解补贴,做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无“民转刑”案件和涉访极端事件发生。
研判预测走在事件前。坚持“属地管理”“专门管理”的原则按月做好“三不”信息,即:不稳定、不平安、不安全排查报告工作。根据各村(社区)排查上报和镇各有关办公室(站、所)及家发派出所、县交警五中队提供的数据,发挥“平安建设(政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政法委员‘1+6’工作机制”作用,每月分类汇总、分析研判、预警处置,并及时编印《平安建设信息简报》,找出症结关键,把控事态形势。
诉求回应走在初访前。诉求回应是全面铺开的前提和保障,起到控制在先的作用,有利于预防矛盾的激化和扩大。制定《家发镇群众诉求“一站式”服务实施方案》,坚持“首问原则”和“闭环处理”,确保群众诉求回应100%。村(居)排查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开展化解,不能解决的协同当事人到镇相关部门共同解决,确保事事有响应,件件有回音。
化解稳控走在激化前。加强社会风险防控,落实在前端加强诉源治理、强化在中端激活解纷资源、助力在后端完善特色制度,以源头预防为先,以多元调解为主,以防范纠纷激化引发刑案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维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强化“灰犀牛”事件防范同时,更注重防止“黑天鹅”事件处置。2023年以来,家发镇先后及时果断处置了“3.6金林矿业公司大货车自燃事件”“8.4皖江水泥公司高坠事故”和“12.27交通事故”,没有因社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不到位而引发集访或涉稳事件及舆情。
聚力本土实践,创新“家法”
家发镇以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李家发革命烈士命名。镇内地形西高东低,丘陵地带和圩区交错相间,地理位置特殊,人员、社情、民意复杂,很多纠纷的背后往往牵扯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家庭矛盾和情感纠葛。针对这一特点,家发镇探索建立以“前端介入、重心下沉、属地化解、诉源治理”为主要特征的“家事家调”新机制,使纠纷的调解不伤和气,更接地气。
选家贤。好的调解员不仅要懂得基本法律知识,关键还要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热心公益、群众信服。家发镇以此为基础在选聘专职调解员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五老”“法律明白人”和“网格员”及其人熟、地熟、事熟和威望高的优势,充分发挥“乡贤”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作用,做到化解纠纷中不伤和气不结怨。
重家访。化解矛盾,重在排查,预防矛盾发酵,才能化小化了。以家发镇打造全科网络为契机,充分调动调解员、村居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常态开展入户走访、上门回访,及时掌握了解各类纠纷真实情况和矛盾化解处置情况,同时,依托智慧化网格管理信息平台支撑、精准化服务优势,运用微信群线上信息收集、线下群众反映问题,有效拓展群众反馈问题信息收集渠道,实现“一网”兜住家里生活大小事。
唠家常。处理邻里纠纷时,为消除双方内心的对立、仇视情绪,调查化解纠纷时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当事人从日常琐事、兴趣爱好谈起,通过唠家常拉近当事人之间的距离,让当事人逐渐转移情绪,愿意和调解人员交谈,家常唠得好不好直接决定纠纷化解成功与否。镇司法所在开展调解员业务培训时,十分重视调解沟通的技巧、方式的培训,避免出现说两句话后互相“大眼瞪小眼”无话可说的情况。
帮家和。要抓住时机,仔细倾听事件原委,并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切实理解当事人的苦衷和难处,但一定要把握原则,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切不可是非不分、动辄训人,这样不仅化解不了矛盾,反而会激化矛盾。在充分了解问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找当事人易懂易接受且接地气的好语言为切入点,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后,再适时讲一讲对方当事人的困难,让双方互相理解,这个过程主要是要调解员准确把握被调解人心理,灵活运用调解语言技巧,巧妙利用当事人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调处形式,灵活机动、多措并举,努力提高调解成功率。
明家规。在双方都放下情绪后,要趁热打铁,看到双方都有和解的意愿时要快马加鞭,加大调解力度和加快工作进度,在谈话中适时将双方所做之事,套上法律法规,讲明后果,让他们自己衡量利弊与得失,从而彻底放弃继续发生矛盾纠纷的念头,尽快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促家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家和万事兴。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家发司法所极为注重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征地拆迁、婚姻家庭相关法律法规等普法宣传教育,注重用典型案例和“身边人说身边事”释理说法,让群众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逐步在全镇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从而助力家发振兴、家庭和睦。(叶斌)
编辑:苏清 赵菁菁
审核:汪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