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六合区构建“一网五联”工作机制,
创建社会治理“六合经验”
钟波 实习生刘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江苏南京六合区立足区情实际,在构建党建引领、网格为基、“三治”结合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基础上,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一张大网”,采取上下联动、多方联合、上门联系、智能联勤、责任联考“五联”举措,形成“一网五联”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质效,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六合区群众安全感99.58%、网格知晓率82.5%,均位列南京市第一。本报从今天,将连续4天报道该区“一网五联”工作机制的经验。
汇聚多方力量向网格聚焦,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为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南京市六合区依托“一网五联”汇聚“1+6+N”基层治理力量向网格聚焦,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六合区现有863个综合网格,3905个微网格,实现网格社会治理全覆盖,全区现有1101名综合网格专职网格员和165名专属网格专任网格员,他们常年战斗在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在各项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他们是宣传员,他们共发放宣传资料60余万份通过网格工作群发送各类法治和防诈宣传信息8000余条,有效提高了群众的防骗意识。他们是服务员,他们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上门贴心便民服务,截止目前,全区共护送不便群众前往医院50余次,代办社保卡、身份证100余次,开展爱心义诊及电动车上牌进社区服务共计90余次。他们是矛盾调解员,通过每日巡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网格内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进行调处或配合专职调解人员化解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截止目前,共化解矛盾纠纷24770余起。
“流动平安哨”是扎根在网格的常驻力量,由“5+N”构成,“5”是社区民警、网格员、专职警辅、调解员、协管员,“N”就是链接法官、检察官、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治理资源,主要任务是联系群众、掌握情况、宣传发动、排查隐患、化解矛盾。
为了让这支队伍形成合力、发挥集成作用,六合区以863个综合网格为基本单元,进一步连网带格划分形成91个综治片区,1个片区1位民警牵头,8-9名网格员等在网履职,“N”种力量同步跟进、按需弹性入网、针对性开展工作,有统有分、相互补充、团队作战;打造集成式应用平台,在全市首家推出智慧巡防系统,“流动平安哨”在一线工作情况可以实时调取图像,在倒逼规范服务行为的同时,实现指挥中心与前哨的密切互动。
为解决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报到的问题,“一网五联”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结对报到机制,广泛开展“党员联户”活动,机关党支部结对在哪个村(社区),机关党员干部就到哪个村(社区)的下属网格报到。二是任务清单机制,根据上级要求和不同阶段工作重点,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统筹排定“下沉清单”。三是考核评价机制,将机关党支部结对联系村(社区)和“党员联户”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在机关作风评议工作中专门给联系的村(社区)和网格“一张票”,赋予其评价鉴定权。
整合多种资源化解矛盾,全面提升社会和谐度
针对社会矛盾纠纷主体多元、类型多元、诉求多元等新特征,六合区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镇、矛盾不上交”。2022年,六合区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市、旗)。
巡回审判是六合区政法部门推动矛盾纠纷关口前移“治未病”的重要举措之一。他们在105个村(居)成立由政法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学会志愿者组成的“3支宣传队伍”,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编制法治文艺节目,并设立宣传服务台、解答法律咨询,深入推进普法惠民活动。2022年以来,开展法律宣讲进社区、学校、企业等400余场次。
六合区持续吸纳新力量,建立专职调解法官、律师调解员、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等多类别的调解员队伍,形成了1名专职调解员+网格员、政法网格员、法学会志愿者、“五老”人员、村民理事会成员的N名兼职调解员的“1+N”“多军种”联合调解队伍。
与此同时,六合区各矛盾调解中心积极引导群众利用江苏“微解纷”、法润民生微信群、12348热线平台等线上平台申请调解服务,做到纠纷调解科技化,为广大群众送上便利快捷的“化心结”服务。数据显示,该区2020年以来“江苏微解纷”平台在线收案10156件,结案9498件,收结案数位居南京市前列。
近年来,六合区委、区政府出台《南京市六合区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促进“专家+行业调解”专业人员专攻“疑难杂症”,政法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建设矛盾纠纷调解“十大品牌工作室”的实施方案》《六合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茉莉花调解工作室”星级创建及考评办法》,推动调解员整体素质提档升级,先后涌现了“唐大林调解工作室”“汪军思调解工作室”等50多家品牌工作室。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六合区适时建立起交通事故、医患、环境保护、劳动人事争议、物业、婚姻家庭、知识产权、商事等11个行业调解委员会,由律师、政法干警、调解员等组成的38人行业调解专家库,实现“行业事情行家办、专业事情专家做”,力促“案结事了人和”。
筑牢多层屏障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
六合区依托基层治理“一网五联”工作机制,网格布控,协调联动到位,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筑牢社会安全稳定屏障。2022年,六合区群众安全感99.58%,位列南京市第一。
六合区组成以村社区干部、保安、基干民兵、平安志愿者、村民小组理事会成员的巡防体系,加强对社会面的巡防。每逢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区人武部、区委政法委及街镇组织全区1万多名基干民兵、3万多名平安志愿者和2万多名村民小组理事会成员参加社会面巡防,维护社会治安。
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六合区实现“四个聚焦”。一是聚焦黄赌毒案件。去年共破获黄赌毒刑事案件15起。二是聚焦扫黑除恶。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区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团伙2个,查扣各类涉黑涉恶类资产约1.52亿元。三是聚焦民生关切。紧盯本地民生案件,打掉一批非法利用“猪下水”炼制“地沟油”窝点、聚众赌博窝点等本地有影响的民生案件。应对新型犯罪,打造专业化反电诈中心,全区通讯网络诈骗发案同比大幅下降近40%。四是聚焦城市管理。深化“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推动60个事故多发路口“亮灯”、62个危险路段“亮化”,74个路口落实“千灯万带”、53个路口落实“四个一”,从源头降低事故风险。
为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六合区从四个方面入手构建治安智防体系。一是实施“雪亮工程”。全区建成监控1.2万路,在重点部位密集布建高空鹰眼、云台瞭望等科技前端设备,“技防城”基本成型。二是打造数据战队。基层派出所全部建成综合指挥室,强化数据模型实战应用。三是聚焦重点领域。融入长江大保护布局,建成28套查控点位。加强公共交通安防智能化,重点交通运输单位车辆GPS信号全时定位。四是提高指挥效能。高标准建成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一线民警全天候佩戴4G执法记录仪,配合警用电台系统,随时整体调度、“一呼百应”。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企业投资积极性
2020年南京市招商擂台赛开展以来,六合区先后5次“扛旗夺牌”,这得益于六合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六合区依托“一网五联”工作机制,区委书记“挂帅”,各部门协调联动,成立1个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推出11项法治服务举措,构建了“1+11”法治服务体系。
江苏喜马拉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落户六合区程桥街道服装工业园,从公司注册到试生产运行,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这主要得益于该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该区利用政法各单位现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群等线上服务资源,采用“网格+企业”方式,将企业纳入专属网格管理。
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法治服务中心”全面整合法治资源、统筹归并事项办理,搭建统一高效的法治服务平台,通过与其它服务窗口无缝衔接,形成了全流程、闭合式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企业“只进一扇门、办完所有事”。
近日,六合司法局法援中心受理了一起职工群体关于劳动争议方面的法律诉求,上门现场办公后,48小时就完成了接收材料到移交材料的全部工作。
以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为载体,六合区推出了清理规范政策文件、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加大检察监督力度、妥善处理涉企案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增加法律服务供给、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化平安企业创建和开展政法干警“进网格走企业”活动等11项法治服务举措。
“无需抵押资产就拿到200万元银行贷款,这真是雪中送炭。”江苏领跑梦毛勒智造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程小丹说六合区“订单融资”平台帮了大忙,他拿着手里一笔千万元客户订单,在律师事务所专业评估担保下,快速申请到优惠贷款。
“小微企业的贷款一般不超过300万元,银行开展尽职调查的积极性不足,我们引进专业律师完成这一环节。”六合区司法局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俞敬姚介绍,该局抽调8名金融类专业律师,组建项目团队,出具专业报告,银行则相应缩短内部流程,压减放贷时间。
“创新‘订单融资’机制,让银行、律所、企业三家坐到一起,打破沟通壁垒,让纸面上的政策福利真正落地、落细。”截至目前,六合已开拓4家融资银行、2家国有担保公司,累计为40余家中小微企业融资超过1.6亿元。